听障孩子的“哈洽会”时光
绥化学院听障大学生制作的葫芦烙画等手工艺品。
23岁的听障女孩窦海欣一点点“描摹”,不一会儿,一幅年俗图便出现在葫芦上,栩栩如生;坐在她旁边的宋阳则把各种颜色的玉米粒一颗颗镶嵌在画布上,一张京剧脸谱慢慢呈现出来。
正在举办的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现场,两位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学院的听障大学生手工制作葫芦烙画和粮食镶嵌画,吸引很多游客驻足欣赏,并为他们点赞。
绥化学院听障大学生窦海欣在“哈洽会”现场制作葫芦烙画。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残疾人总量已超过8500万人,其中听障人群超过2000万。
为了给听障孩子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绥化学院自2015年起,面向全国招收听障本科大学生。目前已有235名听障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取名为“不言阁”。听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这里学习剪纸、手工皮包、葫芦烙画等各类技能。
“虽然他们不能说话,但他们用作品和世界交流。”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指导教师张智昊说,听障学生们往往做事更专注,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格,因此在手工制作上有更多天赋。
绥化学院两名听障大学生在“哈洽会”现场制作葫芦烙画和粮食镶嵌画。
在学校多名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们的技法越来越熟练,有的学生三四天就能完成一件作品。通过实体店和网店,每件作品售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在刘芳芳看来,最初人们前来购买可能是出于奉献爱心。渐渐地,人们开始被作品的精美打动。有的作品还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绥化学院听障大学生宋阳为粮食镶嵌画手绘京剧脸谱草稿。
令两个孩子感到高兴的是,在这次展会上,他们卖出了不少作品。窦海欣打着熟练的手语“说”:“看到大家喜欢我们的作品,好开心。”
“这些孩子很可爱,希望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尊重、更多关爱。”张智昊说,希望通过各类展出活动,让这些孩子得到锻炼、提升自信,激励他们掌握更多技能,未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文章来源:新华社哈尔滨记者杨思琪
编辑:夏雪(同类天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