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中的隐形“二舅”
前不久有一个“二舅”的视频在网上传得很火,人们感动了几天之后,忽然有人曝光这个故事存在一些虚构编造的内容,与“二舅”真实经历有些并不相符。但有些人却选择无视编造故事制作视频者的动机,只觉得“二舅”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同情“二舅”虽然没错,但没有了理性的同情,是否中了作者精心埋下“治愈”的圈套?是否当下普通存在着精神空虚的人,需要用别人的苦难来慰藉自己的心灵,这确实有待商榷。跟随“二舅”视频一起火的,还有一部电影叫《隐入尘烟》。我当时被封隔离在家,自然无法去影院观看,但网上诸篇影评如潮水一般涌来,几乎淹没了我的朋友圈。这些影评作者都带着不同的经历和感情去理解这个电影本身想要表达什么,甚至每个人对这个电影所拥有的独特感受,也构成了自身对艺术审美形式和内在价值观的体现。
当我在优酷上认真看完这部影片时,忽然觉得,这不过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二舅”,只是通过某种艺术的形式把它加工呈现出来,让沉重苦难的生活充满诗意。全篇没有一处情节可以触动我心,尽管我是一个泪点比较低的人。尤其是有铁和贵英的结合无疑是个悲剧,而且他们甘愿接受哥嫂对他们命运的安排,没有挣扎没有反抗,仿佛把自己当成一粒麦子,别人想种那里就种那里。面对亲人的虐待和压榨,他们甚至没有一丁点怨言。
有铁说,风吹过了,麦子又能怎样。有些人都说这句话好深刻,可是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对待命运的一种妥协,是对自我个体意识的一种放弃,这与陶渊明自愿放弃仕途选择归隐田园截然不同。前者始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接受亲人摧残,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自己还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后者是知道官场污浊人心险恶才去种菊吟诗。如果把陶渊明的这种“隐”放到有铁和贵英这种人的命运身上,还能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这种非人般的生活,用至极的苦难去刻意营造浪漫的氛围,这样的文学或是艺术就是无人性、出卖灵魂的。
我总觉得人类是先意识到了自己的愚昧,才有了包括文学和艺术在内所谓文明和进步。尽管这两样贴近灵魂的个性表达很少被人重视,人们也会常常为了生计和人际关系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通过艺术形式和文学创作去探索自己挖掘自己。除了宗教上的超脱,只有艺术和文学会给人心灵力量和精神慰藉。
不管是绘画音乐,还是文学影视,每个作品的诞生,都有不同的心灵去贴合它,都是想通过那样一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从这种角度上讲,任何人的直观感受都可以证明作品本身的价值。但是这些不同的感受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就能反映出这个时代人们精神上所普遍稀缺的东西。我想那些被有铁和贵英的相濡以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人,内心最缺乏的恰恰是一种真实的幸福感。他们在羡慕那份感情的同时,却没有人愿意忍受贫穷去过那样的日子。
这是一个悖论,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而制作影片的人恰恰抓住了这个弱点,让你一边看到苦难一边崇尚人间真情。否则苦难永远让人感到沉重,真情又让人无法触及。但是艺术处理真的可以这样调和吗?一个普通农民真的会有这样的审美吗?能把一颗颗麦粒摆在手上做成小花的人,说明其内心有并不简单的审美需求,他却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其结局恐怕只会有两种,不是疯掉就是自杀。导演的用意是想让有铁和贵英把这个“隐”字,以高贵的姿态活出来,这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当然也是我最难以接受的地方。
我始终觉得艺术应该超越苦难,而不应该以某种“隐忍”的方式去美化苦难。虽然现在都在提倡苦难中要活出诗意,但这里面总有个前后顺序的问题,是先接受提倡再活出诗意,还是先活出诗意再认可这种提倡,这恐怕没有人能说明白。我总认为是前者蒙蔽了后者,而后者也正巧迎合了前者。为活着而活着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诗意而活出诗意,总觉得离诗意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部片子确实有点文艺味儿,拍摄和制作上都很精致,但稍微有点文学底子和熟知人性的观众就能看出来,制作者是在消费苦难。那些为有铁和贵英那点温情而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人,是不会关心和在乎在中国那些贫瘠的土地上,还生活着多少像有铁和贵英那样的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诗意和温情,有的可能是打骂和嫌弃,还有日复一日的劳作和可能还在要面对的各种屈辱。这些人真实的生活永远都不会走进电影里,比如铁链女和刘学洲等。估计没有谁会用艺术呈现他们,为他们说话。而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却需要这种虚构的文学和大众化的艺术去填补自己被物欲日益侵蚀的灵魂,试图让自己重新找到某种意义,也就是所谓的治愈。我觉得,这很可能是自我价值观丧失的真正体现。
一部电影的好坏,当每个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讨论时,一定会反映出他们各自精神上的某种丰富或缺失。当有铁和贵英的苦难和温情以不同的形式在我们身上轮番上演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在如此这般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是多么令人不堪的事情。
2022年8月17日于兰州
这部电影我看了,确实是一部感情丰富令人动容的好电影,真实而感人。 在中国那些贫瘠的土地上,还生活着多少像有铁和贵英那样的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诗意和温情,有的可能是打骂和嫌弃,还有日复一日的劳作和可能还在要面对的各种屈辱。 下次找这部电影看看,平凡到底如何到卑微,什么样的人才会隐入尘埃 在讴歌全民小康的时代大背景下, 谢谢《隐入尘烟》以幻影映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