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文学刊物即将诞生
根据辽宁省文学院院长王多圣回忆,见到作家赵凯时,觉得多少溢美之词都不为过,“他是一个很阳光的人,在脸上是看不到苦难的。即使他身体残疾,家境也不好,但他还是一个很满足很感恩的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折射阳光的人。”谈及赵凯的新书《扛住》时,王多圣透露:“说心里话,这部作品很励志,而且都是真实故事。”近日,记者就采访到了省签约作家,辽宁残疾人作家赵凯。
“社会的爱真正改变了我”
华商晨报:这本自传《扛住》的创作动因是什么?
赵凯:其实,最开始我的老师让我写像保尔·柯察金和张海迪那种小说化的自传,明明是我的事儿吧,起名就叫张伟、李凯那种名字,可我实在不想用这种方式,给人感觉不得劲儿。因为这事儿我也纠结了几个月,现在时兴非虚构,当时刘兆林老师是想把它小说化,但是我还是用纪实来写了。
华商晨报:写自传对于自己来说是不是很容易?
赵凯:自传是自己的事儿,不用特别的想象、虚构。但不好写的地方是不愿意写。我特别回避这个题材,是硬着头皮写的。感觉自己不够树碑立传的份儿,真正立传得等到功成名就,我现在半吊子。
华商晨报:作为作者,你认为这本书最能打动人的点在哪?
赵凯:两方面,一个是社会的爱,真正改变我的还是社会的力量,没有社会的爱,那我可能还是躺在床上看书写字,写一堆废纸,后来做手术包括安排工作,都是党和政府帮助;另一个是我对梦想的觉醒,不放弃的努力,觉得一个人要说把这梦想坚持下去,总比失败99次,第100次能成功却终止了要好,没有这个梦想,谁也不会关注我,但也要真做出点成绩。后来我的老师们也没想到我在文学道路上走到今天,没想到我的作品能在文学刊物《中国作家》上发表。
“苦难若能翻过来就是财富”
华商晨报:当初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是一种文学梦吗?
赵凯:这个我回答不了,可能是天赋,从我认识字儿开始就对大书感兴趣,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要写大书。对我来说它不是梦。就是那种与生俱来就要做的事儿。那个时候边看小人书也和大人抢着看长篇小说,是字就看,小时候在农村选择余地小,拿玩具跟人换书,用破飞机的马达换书,我母亲认为那个贵重,书不贵重,追两大街把我揍一顿。
华商晨报:文学道路上最重要的人是谁?
赵凯:《当代》主编何启治,他是《白鹿原》的责任编辑,是他最早帮助我的。可以说我是因为读《白鹿原》而改变命运的,后来我也思考到史诗美是文学最高度的美。
华商晨报:你说社会的关爱改变了你,听说你的《马说》稿费捐给了需要被救治的儿童?
赵凯:没全捐,只捐出一半来,因为当时收到的稿费差不多只有一半。当时看孩子患骨癌急需救治,就捐了。
华商晨报:你认为苦难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赵凯:苦难如果你能翻过来,那么苦难是一个财富。翻不过来就永远是苦难。
华商晨报:目前正在忙些什么?
赵凯:现在正在创办沈阳市残疾人作家协会的刊物,并且马上就要印刷全国惟一的残疾人文学刊物。从今年春天创刊,但是单位一直没批下来经费,直到8月2号才批下来经费。月底就能印刷出来,题字是陈忠实题的。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见习记者 杨超 我上次在赵凯老师博客中看到已经出第四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