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残龙先生 于 2019-9-3 15:15 编辑
傲雪残梅
---------平乡县瑞源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 刘进山
刘进山,又名刘瑞源,号铁拐残龙、一只残梅、残梅居士。出身医武世家。河北省平乡县人士。
一 、命运 1980年4月初7的早上,在平乡县西来仲町村一家农户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农户男主人名叫刘庆彬,是一个憨厚朴实的解锯匠(拉大锯),40出头的他望着这个刚刚出生的儿子喜上眉梢,大儿子取名刘进峰,二儿子取名刘进岭,这个就叫刘进山吧。 刘进山到了一周岁刚学会迈步的时候,一场病魔袭来,夺去了他左腿行走的权力。父母带着他走遍了邢台、石家庄、北京、天津各大医院,医生说:“这个病只能等孩子大点了换假肢,别的没办法。”母亲抱着他抚摸着那条弯曲了的左腿,眼含热泪:“我可怜的娃,无论如何也要把你的腿治好啊。” 从医院回来的第二天,他父亲背着解锯工具,坐车去了山西做工。在家里母亲带着他,白天下地劳作,晚上还要纺棉花织布。刘进山从小就很调皮,常常在家闹得他母亲干不好活儿。母亲知道,残疾孩子需要比正常孩子更多的锻炼,这个没进过一天学堂的家庭妇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叫自幼练武的大儿子刘进峰每次去拳场练武时带着刘进山,叫他从小感染武者坚强的精神。 刘进山四岁那年春天,父亲从山西回来,拆去了原有的土坯瓦房,盖起了村里唯一的全套院的红砖房。就在那一年,二哥刘进岭背起了新书包。在家里,他少了一个伴儿,每次哥哥们上学时,他都要扶着小板凳,哭叫着去追。每次母亲都好不容易把他哄回来。对于上学,刘进山很是渴望,时常缠着母亲嚷着要上学,每次哥哥们下学了,他都要缠着哥哥教他识字。
二、上学 到了六岁那一年,缠的母亲没有办法终于答应让他上学,可是母亲很是担心,怕在学校同学们欺负他,又怕刮风下雨摔跟头。爷爷做了一个木拐,教他学拄拐走路,学拄拐可比不得扶小板凳走路稳。有一次胳膊拄疼了,他把拐杖扔了坐在地上哭。晚上,母亲把他搂在怀里给他揉胳膊,问他:“还想不想上学?”他说:“当然想上学。”母亲告诉他:“要想去上学,就要学会拄拐,要不谁扶着小板凳去上学啊?听话,以后好好练。” 半年以后,刘进山终于可以拄着拐跑来跑去了,晚上在拳场里看大哥他们蹿来跳去地打拳,跟头翻得老高,刀枪棍棒,链子流星七节鞭,耍得呼呼生风。他很是羡慕。就跟赵师爷说我现在能走路了,我也要打拳。赵师爷拍拍他的脑袋说:“你也要打拳?好啊!等他们拉架子的时候,你就跟在他们屁股后头学吧。”虽然刘进山一条腿练不会,但是那时候小,觉得可以学会。天天晚上跟在他们屁股后头学。就这样一直学到初中毕业后,他才离开拳场。虽然没有练成拳法,倒也练出了一副好身体,这一点是比较不错的。 七岁那年,刘进山终于背上了渴望已久的小书包。初入学堂,同学们都围着他看。那一天,他穿着二哥穿剩的红背心,母亲给做的新大裤衩和方口布鞋。同学们把他围成一圈,有的看着他笑,有的还问:“你左腿为啥伸不直啊?”有的问:“你怎么那一条腿那么细啊?”...... 刘进山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脑袋一片迷糊,不知道说什么话应对他们。感觉受到了莫大的耻辱与委屈......
三、立志 初中毕业以后,刘进山没有上高中,他的学习不错,家里都觉得可惜,但是他知道家里困难,觉得自己也是家里的男人,不能因为残疾拖家里的后腿。避开家人的数落和开导,刘进山回到屋里,趴在被子上哭了好久,也想了好久...... 也就是从这一天,刘进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心里暗暗的下了一个决定,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为爱他的家人,也为自己将来闯一条路。第二天,他就拎起大铁拐,骑上自行车去了县城找他姐姐刘艳萍,看能不能帮他找份工作。 姐姐刘艳萍一听他不上学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三儿,无论如何也要继续上下去,哪怕再复习一年也要考高中。家里没钱我想办法供你,学你一定要上下去。”刘进山不同意,只是流着泪哭。 姐姐知道他的脾气,只好和三舅帮他找了一家福利厂上班,刘进山在上班期间努力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车间全部技术,被提拔为质检员。在福利厂上班期间,刘进山常常发了工资就去书店买书,有故事书,杂志,但最多的还是医书和气功书。父亲刘庆彬除了解锯手艺还会家传医术,善于推拿和配药,又因为从小受拳场熏陶,因此刘进山很喜欢中医学和运动锻炼。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运动完了就看医书,学习中医学,背诵汤头歌诀和中药性能。 为了学习能更好的认识中药,刘进山常常下了班带着中药手册走出工厂,来到野地,亲自尝试辨认。有一次尝试了曼陀罗花(土名刺儿茄子花),导致轻微中毒,差点回不了工厂。为了练习针灸手法,刘进山常常扎肿了胳膊扎大腿,扎了大腿扎肚皮。扎的大腿和肚皮酸胀肿疼,有时候去厕所解手蹲下去就几乎起不来。 到了四月,终于身体支撑不住,回到了家里。
四、拜师 刘进山身体不支辞工的消息很快传到三舅徐全林的耳朵里,徐全林很是生气,埋怨刘进山不该自己盲目摸索针灸技术,胡乱试针。考虑到刘进山如此迷恋中医,决定收他为徒,亲自传授针灸技术和中医内科学,并和二舅徐全水学习中医外科接骨正骨术,和大舅张振甲学习易经。同年六月,由父亲介绍,刘进山又拜练气功的张存雪为师学习道家养生术。 自此,刘进山才真正进入了医学和易学养生术的各个领域吸取知识的精华。在学习的同时,由二姨徐景华介绍学习服装制作。 刘进山白天制作服装,晚上为了能弥补时间上的不足,常常熬到深夜,抄下了多部医学、易经、气功、武术书籍,手稿字数多达二百多万字。 1997年11月22号,刘进山顺利考取了乡村医生证书。开始一边做服装制作,一边给人看病。 1999年,服装制作生意受到市场冲击,逐渐萧条。刘进山决定走出家门,寻师访友,进一步提升自己。 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刘进山并不知道前面的路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哪里有名师,仗着自己年轻气盛,有些中医知识和针灸推拿的技术,觉得走到哪里都能吃碗饭。一辆自行车,一个黑提包,拎着大铁拐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旅行。 每走到一个地方,刘进山便摆摊推拿,打听哪里有名师。幸好交到一个朋友名叫李海,带着他去了河南跟王师傅学习了经络推拿。 离开了河南,刘进山继续流落民间寻访。俗话说得好,出名的名师遍地都是,而真正明白一个领域的明师却不是那么好遇的。刘进山在外三年的流浪生活,先后到过河南,山东及河北中南部和北部及山海关等地方。夜晚宿过柴火垛,睡过大马路,遇到过好心人的帮助,也遇到过坏人的欺负。遇到过真心实意教授技术的老师,也遇到过被人拒之门外的冷面师傅。这让他深深懂得了“缘分”的含义。更是经历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看懂了很多,也看淡了很多。 2002年的春天,姐姐刘艳萍得知了弟弟刘进山在外的遭遇,心里很不是滋味儿。那年邢台卫校升专,面向社会招生。姐姐替弟弟报了名。农历八月十六,刘进山初中毕业后七年,由二哥陪着又重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刘进山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次上课都是早早的来,放学了,有时很晚才离开教室。班主任董锋看在心里,决定让他担任学习委员,带领全班学习。 在邢台医专,刘进山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受到校领导的表扬。常常拿到一等奖学金。学校很多社团都邀他加入。为了不耽误学习,刘进山都一一谢绝了。 刘进山也有爱好,那就是锻炼身体和写作,在学校内部刊物《杏苑》时常发表文章和诗歌。《杏苑》文学社社长多次邀请,刘进山才同意担任了几期《杏苑》刊物编辑。 2005年,刘进山先后在平乡人民医院和邢台医院实习,医专毕业后,他原本想在家开个门诊,可是受同学的邀请,不得已又走出了家门。
五、创业 又一次进入社会的刘进山,比以前更加成熟,他帮助同学不忘学习。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比如2008年,刘进山在石家庄给同学帮忙时,遇到了一个很特殊的病号,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得了面瘫,三年久治不愈,刘进山针灸治疗七天,效果显著,半月痊愈。当小姑娘的父亲拿着五千酬金前来谢诊时,刘进山只收取了该得的六百五十块钱。 又如,刘进山在保定给同学帮忙,遇到一个老人得了褥疮,他不嫌老人脏臭,亲自为老人处理疮口,经过一个多月精心治疗,老人褥疮痊愈。 又如,刘进山在三河市同学门诊教授康复技术,遇到一个腰间盘突出患者,不能自主行动,学员推拿三天无效后,由刘进山经过两个疗程精心推拿,老人行动自如。 他在邢台胜利北区卫生服务站上班期间,有石家庄患者王小丽腰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不能行动,开车慕名前来就诊,刘进山使用针灸技术,一次施针,患者能自主行动,七次痊愈。患者感激之余送锦旗一面:“仁心仁术,医德高尚;十三鬼针,妙手回春。” 在平乡中医推拿馆,有南和旧果寨患者张占方腰间盘突出压迫导致坐骨神经疼,前来就诊,刘进山施针一次止疼,三次痊愈。因第二年夏天吹空调复发,二次来诊,施针一次痊愈,至今未复发。张占方岳母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活动受限前来就诊,施针一个半月行动自如,其岳父张川来送锦旗一面,上面写着:赠刘瑞源医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诸如此实例,举不胜举。 有一次,在按摩店交流,一个残疾学员因家庭困难无法交足学费退学时,刘进山动了怜悯之心,从此定下了一条规矩,只要是跟自己学习的残疾人一概免除学费,义务教授技术。并且技术不过关不许出师。 刘进山帮助过很多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因为自己当初为了学艺四海为家,浪迹天涯,受尽了很多苦楚和磨难,他不希望这些出门不便的残疾人还像他一样为了学艺而作难。 2013年,刘进山因为父母年岁已大,便回到平乡县老家伺候双亲。可是他看到家乡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身体病魔缠身,甚至有的因病致残,他又一次动了怜悯之心。 同年秋天,刘进山在平乡县开了一家中医推拿馆,专门解决因病致残的各种病人,刘进山技术好,收费低,遇到家庭困难的病患有的还不收费,受到很多病患一致好评。 2015年,刘进山在中国残疾人《生命之歌网站十周年庆典大会暨生命之歌全国征文大赛》征文获得优秀奖、被生命之歌网站《中国无障碍考察团海南行》定为随团记者。生命之歌网站还为他们在天涯海角举行了集体婚礼,留下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页。 他的事迹和文学作品被《月缺依然放光华》一书收录。 刘进山自1999年至2002年三年之间,历经千辛万苦寻访明师,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医专毕业后,尽心帮助同学,传授康复技术的同时,不忘潜心研究。他的徒弟张林峰(保定)、王小红(邢台),沈德武(安康),郭善彪(邢台),韩晓飞(石家庄)、张晓艾(衡水)、李胜利(南宫),井兰(安徽)等人,如今有的在医院上班,有的开起了推拿馆,成为推拿师傅。 县残联办公室主任赵勇同志得知了刘进山的情况,专门找他谈话,赵勇同志被他身残志坚、心地善良、一心为人服务的精神所感动,要协助他开办平乡县瑞源残疾人康复中心。 得到了娘家人残联的支持,刘进山心中像是被点燃了一把火,他决心要用自己的手艺给更多的人和家庭带去福音。 为了开办康复中心,刘进山拄着拐一次又一次的跑有关部门办手续,一家又一家的跑银行贷款,无奈康复中心属于公益事业,银行都怕没有收入,不给贷款。刘进山为了把康复中心办起来,只好东西奔波,四处筹款。 这一年正赶上他结婚,家里盖房装修花了不少钱,为了把康复中心办起来,他的妻子陈婵婵(儿麻后遗症)不声不响的拿出了自己娘家全部的陪送。为了减少家庭开支,陈婵婵把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也送回了娘家。 如今康复中心在刘进山夫妇共同努力之下,已经开始试营业。 都说创业难,对于一对残疾夫妇来说创业更难。刘进山夫妇虽说身残,但在困难面前并没有被打倒,相反的是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用最美好的心情迎接美好的人生。
|